查看原文
其他

总数9764家!海淀区“两区”建设科技创新成果发布!

新媒体工作室 海淀宣传 2023-12-27

10月11日上午,海淀区召开2023年海淀区“两区”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海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刁伟梅主持,海淀区金融服务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刘建民,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规划发展处处长王春生,海淀区商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黑煜,海淀区商务局副局长、“两区”办专职副主任钟立庆,中关村海关副关长高静参加发布会。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规划发展处处长王春生介绍“两区”建设科技创新相关工作情况。


海淀“两区”建设三年来,

中关村科学城用好用足“四区”叠加机遇,

坚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

更加包容的胸怀,

加快构建开放多元的创新生态,

强力加速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开放创新领域的一系列先行先试改革落地见效。面向全球创新创业人才,落地外国人出入服务厅,累计为外籍人才办理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两证联办”业务475笔;试点外籍人才成果转化收益汇至境外,累计办理在华外籍人才薪酬购付汇业务2828笔;试点外籍人才社保一次性缴纳,惠及一批驻区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主体外籍人才。访问国际学术网站、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等试点有序推进。获批建设中关村综保区,成为全国首个在中央文件明确的、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


放型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北京人工智能智源研究院发布“悟道3.0”大模型系列,涵盖语言、视觉、多模态等基础大模型,已全面开源。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关注全球健康问题,在国际药物研发合作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果。国际化创业孵化平台成效显著。


支持建设奇绩创坛、PNP、创新工场等一批引领全球创业风潮的国际化标杆型孵化器。以奇绩创坛为例,成功引入YC加速科技公司的国际化模式,累计举办8期创业加速营;入营378个项目团队成员,毕业于牛津、麻省理工等QS50高校占比46%,外籍、海归背景占比65%。


国际化知识产权环境不断优化。中关村和北京市两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高科技企业专利申请提供快速通道。以前者为例,近三年各类创新主体通过该平台专利快速预审通道,累计获得专利授权8127件。今年1-8月,全区发明专利授权量3.34万件,PCT专利申请量3453件;目前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近26万件。


三年来,中关村科学城聚焦大信息、大健康、科技服务、先进制造等高精尖领域,签约重大项目超过200个。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近期出台加快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方案、算力补贴专项等政策,打造AI大模型集聚区,抢抓机遇,不断做强人工智能产业优势。目前集聚人工智能重点企业超过1000家,占全国1/6,已形成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产业链布局。集成电路领域,重点企业200余家,在计算及微控制器、存储芯片等方面具备优势,正在布局RISC-V产业生态。区块链和互联网3.0领域,现有企业200家,在区块链底层平台、XR、数字人、数字孪生等方面均有布局。生命健康领域,重点企业500家,在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物、智能医疗研发等领域优势明显。智能制造与装备领域,形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运营管理、行业应用全产业链布局。


目前,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9764家,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12家,独角兽企业51家。近期,正在按照全市部署,重点布局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四大未来领域,同步在未来制造、未来能源两个领域主动而为,以政策创新、应用场景、共性平台、空间保障等为抓手,打造世界领先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发展数字经济是海淀“两区”建设重点任务和显著特色。三年来,海淀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领先优势、数字产业先发优势、数字技术应用先行优势,引领支撑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区块链先进算力实验平台等一批数字化、智能化新基建有序建设,不断夯实数字城市底座。


数字技术在城市治理领域广泛应用。采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大城管综合业务平台,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建设水务大脑,提升生态治理能力。建设卫生信息化系统,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等,为市民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医疗服务。



海淀“两区”建设三周年!三年累计新增项目1735个!

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拟构建“2+2+N”保税业务谱系

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